每年DSE作文都會有3條題目俾大家選擇,近呢幾年都保持一條記敍抒情,一條論說,以及一條開放式題目。絕大部分既同學我都會建議由第一題入手,因為事前可以準備既功夫係最多,而且亦都較容易上手。
---------話就話易上手,但係如果你見到條題目就諗都唔諗背哂之前準備左既內容,又或者你根本未深思你所寫既情節就是否恰當既時候,只要犯左離題既問題,任憑你文筆再好都只能跌落Level 2,所以要寫一篇好文,第一步就係要「小心審題」!
開始之先,可以睇下歷年既題目先:
「唐老師是我最敬愛的老師,他不喜歡說大道理,從他平日待人接物,我體會到中國文化可貴的一面」根據以上一段描述,試記述唐老師的言行,抒發你對他的感情。 (2012)
「我曾參與一次活動,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根據以上描述,試以你的經歷和體會,寫作一篇文章。 (2013)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件,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 (2014)
「今天我沒有帶手提電話外出,因而有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試從第二段開始,以「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 續寫這篇日記。(2015)
試以「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 (2016)
試撰寫文章一篇,並以「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為末句收結全文。 (2017)
舊地重遊,看到眼前景象,難免興起一番感受。試以「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2018)
試以「這一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 (2019)
簡單黎講,DSE既第一題都係以記事為主,但係不同年份既側重就會略有不同,例如會有敍事寫人既題目 (側重透過事情刻劃人物形象#2012),有借事說理既題目 (側重透過事情說明從中領悟到既道理 #2013),當然亦有借事抒情既題目 (側重透過事情抒發從中既體會 #2016)
雖然每年DSE既第一題既內容都好不同,但係其實都隱藏左一個好重要既元素,就係「對比關係」,要寫一篇扣題而且立意高分既文章,就必須向題目入面清晰呈現到呢個對比關係。
例如13年----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
覺醒一詞暗示考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個道理我之前唔係好明,但係經歷一件事之後明左。(要呈現價值觀今昔既不同)
又例如14年----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
力陳己見表示一開始我明明好想據理力爭,但因為某種原因我忍住左道氣,選擇左沉默。(要呈現心情既轉折)
去到近期D既17年----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
終於一詞暗示考生呢個問題應該困擾左自己一段時間,而且一直對呢件事耿耿於懷,放唔低,但係因為某種原因令到我睇開左,釋懷左。(呈現對一件事看法既今昔對比)
其實細心留意返,除左2012Q1之外,每一件既Q1都係要同學營造一個對比關係去立意,只不過有時明顯D,有時隱晦D,但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做到。
除左對比關係之外,每年都有唔少同學因為因果不清或者錯配而離題,例如以18年既題目做例子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當中考評局Marking第三個立意要求就提到考生所抒發既感受必須因重遊舊地所見既景象有所不同而引起,而唔能夠寫一D突發事件或者其他與舊地無關既內容作為所抒之情既依據。簡單黎講,就係同學作文之時,要諗清楚所抒發既情感係咪由前文所記之事而生,當中意念既推展是否恰當。
最後用一條Mock既題目同大家檢視一下:
「這次回鄉探親的經歷不旦令我對外婆改觀,更令我對簡樸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
試根據以上描述,就你的個人經歷及體會寫作文章一篇。
按照上面所講,呢條題目既立意就有3個重心:
(1) 敍述點對外婆改觀 (今昔不同:之前點睇佢,因為咩原因改變左看法)
(2) 敍述對簡樸生活點樣有更深體會 (今昔不同:之前對呢種生活方式有咩感受,而家又係點)
(3) 第(1)同第(2)點既內容都必須係因回鄉探親既經歷而生 (因果關係)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大家更準確咁理解題目 : )
Comentários